中小学生涯教育初探(4)

来源:中国职业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地域范围来看,仅有教育理念较为先进的省份或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学校开展了生涯教育,且学段大多集中在高中。从社会范围来看,现阶段我国中小学

从地域范围来看,仅有教育理念较为先进的省份或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学校开展了生涯教育,且学段大多集中在高中。从社会范围来看,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协作性和社会性都较差,社会机构关注支持较少,生涯教育的开展大多也只局限在校内进行。

(二)对生涯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国内很多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取向严重阻碍了各地开展生涯教育,大部分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没有认识到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各类文件虽然明确指出了生涯教育和学生发展指导是普通中学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将其理解为德育工作的附属部分的占比更大。重智轻德、重学科课程轻劳动与实践活动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生涯教育没有被学校、家长和社会足够重视。

(三)生涯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在部分开展生涯教育的学校中,包括一些高校,内容多以升学指导或方便就业作为目标,对学生的个人兴趣、能力和家庭特点等因素考虑不多。国内生涯教育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符合各学段学生特点的生涯发展理论尚未成型,教学资源本土化程度较低。因此,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亟待丰富和完善,以生涯发展指导为核心的教育实践亟待获得学术支撑,以生涯教育为主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亟待进一步建设和规范。

(四)生涯课程资源单一

目前,学校开设生涯教育课程主要依托于校内力量,与校外机构的联系相对较少,社会优质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同时,学生了解职业相关信息也受限于授课教师的视野水平、家庭影响以及所用社会平台的规模,不够全面、充分,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效果,生涯教育发展及实践的有效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

(五)生涯教育测评技术不够成熟

现在虽是大数据时代,但是生涯教育测评技术壁垒仍有待突破。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学生生涯倾向测评、学生发展指导评价等均需要大数据技术、心理测量技术和教育科学协同合作,研发出一系列相对成熟的生涯教育测评指标和工具。现阶段,生涯教育的实践性和科学性都有待加强。

(六)生涯教育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国内面向中小学生的生涯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投入不够。大部分学校缺乏专业师资,开展生涯教育的学校绝大多数授课教师都为兼职人员,这些教师并不具备指导生涯规划和学生发展相关的知识技能,与学校需要在心理专家或职业生涯辅导专家的指导下,由专业教师负责生涯教育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四、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对策建议

中小学阶段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早期阶段,也是最关键时期。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涯教育发展特点,引领他们探寻“我是谁?” “我在哪里?” “我去往何处?” “我如何去?”,让学生们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设定职业目标,锻炼职业竞争力,学会职业决策。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对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起到积极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一)更新教育理念,重视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有效手段之一,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目前,高校生涯规划指导发展迅速,但对于个体的职业成长来说,生涯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指导任务,需要整体规划。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进行相关的生涯教育非常必要,专任教师和各学科教师都需要转变理念,理解生涯教育的意义,充分重视,主动学习相关理论,努力做好学科渗透,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调整教学目标。笔者也建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的生涯教育指导纲要,将生涯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结合,使生涯教育相关内容融入各学科领域,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社团组织、学校、社区、家庭和校外机构等联动合作,资源共享,创建中小学生涯教育共同体,多方携手,共同推进我国生涯教育的发展。

(二)构建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以目标为导向、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课程体系,内容可涉及职业理想信念、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知识技能等。

在中小学各学段开设符合年龄特征的特色课程,按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划分,以职业启蒙、职业探索和职业定向的目标安排相关课程。除专门生涯规划课程或主题教育活动外,还必须强化学科渗透,在不打破原有学科教学体系,不占用专门课时的基础上,将生涯教育理念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实现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和多角度渗透,将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将“中小学学科-高校专业-未来职业”建立关联,形成对专业和职业的正确认知,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医学》 网址: http://www.zgzyyxzz.cn/qikandaodu/2021/0623/643.html



上一篇:男幼师职业规划的伦理审视
下一篇:基于语料库的我国职业性别无意识偏见共时历时

中国职业医学投稿 | 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 中国职业医学版面费 | 中国职业医学论文发表 | 中国职业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