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人身体棒多长寿

来源:中国职业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专家对长寿职业进行调查分析后,依次排出的10种长寿职业分别是:养蜂人、现代农民、音乐工作者、书画家、文艺工作者、医务人员、体育工作者、园艺工作者、考古专家、和尚。 缘

专家对长寿职业进行调查分析后,依次排出的10种长寿职业分别是:养蜂人、现代农民、音乐工作者、书画家、文艺工作者、医务人员、体育工作者、园艺工作者、考古专家、和尚。

缘何养蜂人身体棒多长寿。笔者是孤儿,年少体弱多病,后来入了党,成为了人民教师。后受养蜂人张明垚指点,走进业余养蜂行业,在养蜂中经常进行蜂疗和食用蜂产品,渐渐身体硬朗。在养蜂期间,笔者悟道:“众人个个学长年,要知长年在眼前,我养蜜蜂身体健,迈进八旬似壮年!养蜂人之所以长寿,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笔者就养蜂能长寿的原因说说自己的看法。

1 养蜂能锻炼体魄

养蜂不需要很强的体力,所谓“劳其行、最养生”。从事养蜂需要打扫蜂箱、搬运蜂群、箱外观察、箱内检查、移虫取浆、收粉摇蜜、治螨防疾、扑打胡蜂等。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天天有事做,生活既充实又轻松。况且,蜜蜂很逗人喜爱,还对农业、科技、医学等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2 养蜂能修身养性

医学认为,养生重在养神。蜜蜂勤劳奉献的行为深深吸引着饲养者,久而久之,净化了心灵,培养了全神贯注和细致入微的思维习惯和职业态度,在无形当中收到了修身养性的功效。笔者结交了数十位养蜂人,每次相聚,精神焕发,蜂话连珠,开朗、善良、健康的心态是养生长寿的基础。

3 陶冶快乐的心境

养蜂业是典型的劳逸结合的职业,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无论是育王扩场,还是加框治螨都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这需要养蜂人科学观察和分析,使头脑适当动起来。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养蜂业就是“动静结合、心行互动”的行业,勤用脑和勤动手的人不易疲劳,对脑神经有良好的保养作用。动静结合、心行互动的职业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作用。

养蜂人走遍大江南北,以青山绿水为家。在放蜂中与养蜂人为友,与乡邻和睦相处,送蜂种、送蜂蜜、送蜂胶,为风湿病人蜂疗,其亦忙亦乐,其亦苦亦甜。笔者常蹲在蜂场欣赏蜜蜂忙忙碌碌的采蜜,为农作物授粉。微风来临,花与枝、花与蜂颤动起来,让自己忘记了自己是近八十的老汉,仿佛自己是位仙翁在阳光下在大自然的鲜艳夺目的娇媚中与蜂孙们共舞、飞翔。

4 优美环境、作息有律是长寿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定地养蜂还是追花养蜂,大多地处

山川郊野。风景优美、远离污染、空气清新,养蜂人与花草树木为友、与蜂相伴,吃的是蜂四宝、野菜、野果等。养蜂人常年生活在大自然的优美怀抱中是长寿的重要因素。

养蜂是农业的重要分支行业,与种植业没多大的区别,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睡早起。一般情况无需熬夜辛苦。起居有时,作息时间有律,轻松而有乐趣,可以说是又一个养生长寿的关键因素。

5 “神奇”的蜂疗及蜂产品

蜜蜂是良医,浑身是宝,无论是大众喜爱的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还是未充分利用的蜂毒、蜂蛹、蜂尸、蜂巢、蜂蜡等,都是治病良药。蜜蜂及蜂产品是促使人年轻长寿的“保鲜剂”。进入流蜜期只要对蜂群稍加管理,蜜蜂就会把又香又甜的蜂产品奉献给人类。

笔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患有类风湿关节病、萎缩性胃炎、心脏病、肾病等,身体弱不禁风、骨瘦如柴,曾多次前往华西医院和北京301医院诊治,但病依然存在,体质仍然很弱。有一次,笔者在去看骨关节病的路上遇见养蜂人张明垚大爷劝我养蜂,后来我一边吃蜂产品一边用蜂针蜇穴位,各种慢性疾病逐渐消失,体质逐渐增强,连医生都感到惊奇。笔者原以为难活40岁,而现在已是古稀之年,仍能养蜂数十群,移虫取浆,育王摇蜜,耳聪目明,蜂场设在十楼,爬楼梯往返也不觉累。现在亲朋好友的相聚都为我的健康赞不绝口,确实,养蜂使我越活越硬朗,苦中有乐,蜂蜇痛中有福。

为何养蜂人的身体很硬朗?经查明,养蜂人不但能锻炼体魄,陶冶情操,还有蜂针、蜂产品的神奇作用。

5.1 蜂胶

蜂胶富含高良姜素、萘酚、檞皮素等有效成分,有消炎、杀菌、止痛、止痒、消肿、局部麻醉、消除自由基、软化血管等作用,被誉为“天然抗生素”。蜂胶中含有75种黄酮类化合物,43种芳香酸与有机酚、醇、醛类化合物,51种脂肪酸及脂类化合物,被誉为“天然免疫增强剂”“血管清道夫”“胃肠道警察”“清肠精华素”等,对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血脂、湿疹等均有防治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医学》 网址: http://www.zgzyyxzz.cn/qikandaodu/2021/0122/372.html



上一篇:“园丁”修炼日记 ——我的班主任成长叙事
下一篇:江西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9月鸣锣开赛

中国职业医学投稿 | 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 中国职业医学版面费 | 中国职业医学论文发表 | 中国职业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