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来源:中国职业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现实困境 1.1 城乡二元结构难以破解 随着优先发展的工业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逐渐发展了典型的双重城乡结构。在双重结构中,不统一的制度机制是阻止农民从“固定农民向

1 现实困境

1.1 城乡二元结构难以破解

随着优先发展的工业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逐渐发展了典型的双重城乡结构。在双重结构中,不统一的制度机制是阻止农民从“固定农民向专业农民”过渡的障碍。第一,缺乏权力是经济地位的重要论述。小规模的分散管理方法决定了经济上的不利地位,导致农民长期处于低收入状态。第二,它缺乏农民的政治权利和公平。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参与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特别是,自21世纪以来进行了改革开放,各级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许多问题已经得到改善。但彻底打破城乡双重结构需要一些时间。

1.2 教育资源不充足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农民教育和培训领域不断增加财政预算资金,但是现有的教育和培训资源无法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首先,培训资金投入不足。一些机构设施已经过时,难以满足教育和培训的需求。在某些地方,培训机构需要筹集培训资金。如果您的财务资金不及时,那么您机构的资本周转将很难进行下去。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通常年龄太大,没有强烈主动性和动机参与教育和培训。由于缺乏培训时间,许多农民不愿将农业工作推迟进行培训。第三,教育内容还不够。农民职业教育需要新形式,特别是现代耕作法和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农民的社会分工大大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必须得到全面提高。新的实践领域正在不断扩大,更改更新教育和培训内容刻不容缓

1.3 政策不完善

为了培养新型的专业农民,必须由有关政府部门有效地颁布一系列扶持政策。您需要优化各种现有策略。-全面深化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目前,理论界和从业者对新职业农民的标准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培养新的专业农民的政策不足以满足新的专业农民的发展需求。二是对新型专业农民种植的扶持政策尚未带来集体权力。政府的许多职能部门都参与制定针对专业农民的新型支持政策。必须解决重复性责任,政治不明确,多条陈述和多名经理等问题。

2 优化路径

2.1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一是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长期服务机制。我们需要继续增加各级财政预算,投资于农民教育培训,扩大项目规模,着力建设教育培训设施,特别是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并确保教育设备,学习,场所和实习机会,并积极推广教育和培训信息。建立农民教育服务平台。第二,国家优先教育财政政策应有效地偏向农民。通过免费职业培训来快速提高农民的素质,鼓励附近的职业培训,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与农村之间的联系,并改革教育,包括注册制度改革,飞行员指导培训,指导录取和非考试建议,创新培训模式,提高人才素质。应着重于实际的农业发展,改善专业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践的能力。根据农业的需求,结合半学习,半农场和其他人才培训模式,创新人才下乡工作和研究方法很明显,可以直接将生产线输送给新的专业农民。四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确保教育培训质量。始终支持农民,以此作为检验新型专业农民教育和培训效果的基本标准,并科学设计相关的科学评估和评估体系,以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培训。

2.2 健全政策

首先,增加和调动金融投资,以支持新型的专业农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农业的财政支持的广度和深度有很大的不同。未来,对农业项目的财政投资将大大增加并优化结构。新增加的金融投资往往会充分考虑新的专业农民,并鼓励新的专业农民优先安排各种经济援助项目。二是改善农村市场建设,积极提供各种要素资源。一是要积极推进土地权证制度建设,有序规范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土地市场。二要优化农村金融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抵押贷款。加快农业危害预警机制建设。刊登政府补贴政策,以支持社会保障和社会评估,促进农村人才市场并吸引外国农业人才。第三是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消除新的专业农民的忧虑。它加强了对新职业农民权益的保护,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例如老年医疗和农业保险,消除了对更好地履行新农业重要使命的担忧。

[1] 郭智奇,齐国,杨慧,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5):7-13.

[2] 胡德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对策[J].成人教育,2018(11):85-88.

[3] 黄莉莉,朱奇彪,米松华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与战略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8(6):757-760.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医学》 网址: http://www.zgzyyxzz.cn/qikandaodu/2021/0315/423.html



上一篇:从宠物店看当下如何做个体经济
下一篇:我国船员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研究

中国职业医学投稿 | 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 中国职业医学版面费 | 中国职业医学论文发表 | 中国职业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